首页 资讯 正文

文化赋能振兴路 产业筑基共富途

体育正文 222 0

文化赋能振兴路 产业筑基共富途

文化赋能振兴路 产业筑基共富途
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乔平)初夏时节(shíjié),走进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北新村,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。在这里,文化赋能与产业筑基协同发力、双轮驱动,乡村振兴的号角(hàojiǎo)已然吹响,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,村民的生活(shēnghuó)蒸蒸日上。 在村口主干道一侧,绘制有“田园风光”“传统美德”的主题墙画,成为(chéngwéi)村民文化打卡新场景(chǎngjǐng)。驻村第一书记李恒峰介绍,墙画由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甘云山老师带领6名学生志愿者耗时3天完成(wánchéng),墙画中融入了(le)“孝老爱亲(xiàolǎoàiqīn)”“勤劳致富”等本土故事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村民看得见、听得懂的文化符号。 创作期间,聋哑学生志愿者通过手语与村民(cūnmín)交流设计思路,村民也主动协助调色、递工具,村校共建从“单向帮扶”升级为“双向赋能”。“这是最生动的(de)乡村振兴‘公开课’,墙画不仅美化了(le)乡村环境,更提升(tíshēng)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。”李恒峰说。 放眼望去(fàngyǎnwàngqù),金荞麦、薄荷等中药材种植基地里,村民们正在辛勤劳作(láozuò)。村支书殷勇胜介绍,40余名村民通过“家门口服务队”模式(móshì)参与(cānyù)除草、培土等农事活动,实现了“务工 + 务农”的双增收。村民们从“临时工”转变为“产业工”,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的收入,幸福感和(hé)获得感显著提升。 如今,北新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,不仅(bùjǐn)增加了村民的收入,还为乡村振兴(zhènxīng)注入了强劲动力。殷勇胜说,“我们(wǒmen)将继续深化‘校村共建’‘村企联动’机制,让乡村振兴的‘施工图’变成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(mōdézhe)的‘实景画’。”
文化赋能振兴路 产业筑基共富途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